实时售票数:18678

这是描述信息
这是描述信息
这是描述信息
这是描述信息
民族

民族

Nation

白族

  • 分类:民族风情
  • 作者:
  • 来源:
  • 发布时间:2020-10-17 11:10
  • 访问量:

【概要描述】

白族

【概要描述】

  • 分类:民族风情
  • 作者:
  • 来源:
  • 发布时间:2020-10-17 11:10
  • 访问量:
详情

 

一、历史

白族古称“滇僰”、“白蛮”。自称“白人”、“白尼”,他称“民家”。白族历史悠久,先民是古代居住在西南地区的群体,属于西北氐羌系统的部落。唐宋(南诏、大理国)时期已有白族先民在境内居住。元、明时期,因戎边、经商、战乱等原因,白族人先后从洱海附近和南京等地辗转落籍丘北。

 

二、宗教信仰 

白族主要信仰佛教,村寨建有“土地庙”、“山神庙”、“龙王庙”等。信奉佛教的长期演化,逐渐变为吃斋、念经、拜佛、敬神的“拜佛庙会”。

 

三、民居

白族多居住在平坝或依山傍水的河谷地带,住房多坐南朝北,富户住“四合院”,屋檐、柱子、挑梁、板壁油漆光亮,雕龙画凤,有独特的建筑风格。一般住房为“两耳三间一照壁”,正房三间内,两侧房间住人,中间是堂屋,两耳房是厨房、畜厩、或堆放农具、柴禾、畜料。照壁用石灰粉刷,绘有山水花草图案,部分人家只建三间主房。

 

四、文化

白族主要分布在云南、贵州、湖南等省,其中以云南省的白族人口最多,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。白族有本民族语言,白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。汉文自古以来一直为白族群众通用。白族在艺术方面独树一帜,其建筑、雕刻、绘画艺术名扬古今中外。在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,与周边的各民族相互往来,创建了灿烂的经济和文化。

1、文学

白族有许多广为流传的民间传说和故事。如:《嗑松大树的传说》、《万寿寺的来历》、《独眼公主和瘫子丈夫》、《封要城的故事》、《六合山的来历》、《公鸡为什么会叫》、《小娃屁股三把火》、《两兄弟》等。

2、歌舞

白族人民能歌善舞。明末清初马者龙就有花灯班子,每逢重大节日都要演唱。保留至今的节目有《看亲》、《双手把门开》、《梦姜女》、《上茶山》等。六曲灯调《打渔郎》更是广为流传。传统舞蹈有《脚恋舞》《花鞋舞》、《绣围腰舞》等。

3、雕刻

雕刻是白族的一大特长,其工艺广泛使用于房檐、柱脚、桌椅、生活用具及牌坊、香炉、墓碑等。现存于马者龙万寿宫的石香炉,明景泰年间(1453年)制作,高1.6米,炉脚圆雕三只龙头,炉垫盘雕三只小狮,炉的六棱柱各面雕有花草图案,属雕刻工艺之精品。

4、节庆

白族除过春节、清明节、端午节、中元节、中秋节、冬至节外,还过独具民族特色的节日:有正月初五的“太平会”、二月初二的“文昌会”、三月初一的“送子娘娘会”、四月初八的“太子会”、二月十九日、六月十九日、九月十九日的“观音会”、农历六月二十四的火把节等。

其中“太平会”尤为隆重,会期3天,全村吃斋,以示敬佛。每天都有一班人抬着“天王神”偶像,敲锣打鼓,弹奏经乐,念诵佛经,沿村行进。村民在各自门前摆香案恭迎。第三天下午以“拜龙扫寨”结束会期,一群人涂红抹黑,扮成擒魔捉鬼神怪,手持除妖器具,挨家挨户撵鬼驱邪,以求神佛保佑。

 

5、服饰

丘北的白族服饰,男性服饰差异不大,女性服饰特色突出。男性老人的衣着,上身多穿黑色或青色对襟布衫,打黑包头。中青年男性衣着,多是蓝色或浅蓝色对襟布衣和同色宽裤,也有着灰色或白色衣裤的,一般不打包头。

妇女装束,上身着蓝色或银灰色右开襟宽短袖布衫,衣襟右端和手袖滚镶黑布条嵌白边的装饰,黑布扣银纽子,还有挑花的活动式小筒袖接套在短袖下面,俗称“假衣袖”。另外有一种肩围青色腰摆灰色衣襟镶滚的两色布衫称之为“喜鹊衣”,这种款式多为青年妇女穿着,系上深色面、红花嘴、银链扣、宽飘带的围腰,白族青年妇女宛如喜鹊别有风姿。

6、饮食

白族主食大米、玉米等。喜食酸辣口味,善于腌制腊肉,制作酥肉、火烧元子、卤腐、豆豉、面酱等美味佳肴。“血辣子”是别具特色的佳肴,每年宰杀年猪时将猪血配以丰富佐料和香料,拌匀后装入瓦罐密封,食用时取出适量蒸熟即可,其味香辣可口,以之待客。

 

五、劳作

白族主要从事农业,耕作技术先进,作物产量较高。以稻谷、玉米为主,辅以小麦、豆类等小春作物和辣椒、烤烟、油菜、花生等经济作物。使用犁、耙、锄头、钉耙、斧头、砍刀、镰刀、弯刀等农具。饲养牛、马、猪、鸡等家畜家禽,从事染织、竹编、木、泥、石等手工业。

 

六、白族婚俗

白族男女的婚姻旧时大多由父母包办,而且要八字相合方能配偶结婚。婚配以姑舅表优先,除同姓同宗不婚配外,包括本民族和其他民族均可通婚。现在青年男女基本已自由恋爱。

 

七、白族丧葬

古代白族因受佛教影响而盛行火葬,明代以后改为棺木土葬。男子死后一般即行装殓,妇女死后则派专人到后家“报丧”,待后家来人看后才能装殓。灵柩停放家中,请道士念经超度,请地理先生择墓地,择定吉日良辰安葬。出殡时,鼓乐伴奏,祭帐、香亭、匾额、纸人纸马等随行,儿孙孝子披麻戴孝哭诉送行。墓穴一般用砖、石灰拱砌,棺木放入后填土围石造墓。墓有单墓和夫妻合墓。造墓立碑式样,因主人经济条件不同而异,穷苦人家垒土为坟;一般人家用毛石垒砌成石围墓,立灵芝碑或小八字碑;富有人家以石条围砌,建大八字碑或三碑四柱城门式大墓,立石人、石马、石狮等,以示守卫坟墓。

 

八、白族禁忌

1、农事禁忌

立秋节气日,忌下田间地里劳作,认为立秋时“秋绳”密布田野,下田间地里劳作会踩绊“秋绳”,影响庄稼收成。俗谚“一时踩碰秋,庄稼要欠收”。

2、节日禁忌

大年初一,忌荤食以敬佛神;忌外人进门,忌扫地,忌水往门外泼洒,否则,将给家庭带来不吉祥,财运不好“漏财”。

3、丧葬禁忌

忌在外面落气死亡的人,不能抬回堂屋停放入棺,否则家庭不吉利。

4、生育禁忌

生小孩,门外挂蔑帽,忌外人进门。孩子生天花,病人的房门上要挂柏枝,忌生人进入房内,认为生人容易带来邪秽,影响病人康复。

5、孕妇禁忌

妇女在怀孕期间,忌踩跨牛牵绳、套绳、弯担等牛用工具,认为牛的妊娠期十二个月比人的妊娠期长,孕妇若不慎踩跨着牛用工具,将会导致妊娠期与牛的一样长。

6、饮食禁忌

孩童忌讳吃鸡肠和猪尾巴。认为吃鸡肠会影响读书写字及挑花刺绣不规整、歪扭不成形;吃猪尾巴,长大后会手抖头摇。

7、生活禁忌

忌讳担空桶空甑回家。借用人家的水桶或甑子,还人时甑里留勺饭,桶里盛点水,意为常用食物盛。

8、自然禁忌

忌讳见蛇交和天空流星流逝。

9、动物禁忌

忌捕捉自进家院的兔、麂、鹰、雁等野生动物。俗谚“母鸡学会鸡叫,它的头要掉”。

10、马者龙的白族村

在距离白族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大理650公里的丘北县,有一个叫马者龙的白族村寨。马者龙村属丘北县北部双龙营镇,与普者黑景区山水相连,距县城18公里。青砖黛瓦,零星的池塘掩映着古寺:万寿寺、关帝庙、文昌庙、财神庙、土地庙、三元宫、水围寺、姑娘庙、龙王庙等。静谧中,这座村庄显得古朴而雅致。马者龙村的白族至今还保留有许多丰富的民族民俗文化,白族文化中一些古老且濒临遗失的文化传承,在这里却完好地保存着。比如古老的白族游大神盛会及盛会中做法事的全套“吞口”面具。

 

“吞口”面具

马者龙村保留有在大理地区都已经失传绝迹的木雕面具,它们造型和色彩都很丰富,染料均采自周边的花草树叶。这些面具用于一年一度的太平节庆上,节日过了就会烧毁,没有固定的图谱范本。面具的做法都是一代一代口传心授传承下来的。据说很多面具的造型连大理地区的白族人都未曾见过,甚至登门到这里请求制作。

1986 年,在马者龙村北出土大量火葬墓群考证,属宋代“白蛮”火葬墓,从罐型、纹饰及工艺等方面均与大理地区出土的宋代白族火葬陶罐类似。证明了文山丘北在唐、宋代时期就居住着较多的“白蛮”,也就是如今白族的先民。《丘北县志》载:“元代置站赤于马者龙”,马者龙站曾是当时丘北辖区唯一的公文聚散机构。       

 

 

分享到:
62.2K
上一个: 回族
下一个:
上一个: 回族
下一个:

推荐美食

游记文学

青丘 10/22
郭若飞
胡贵芬
普者黑 10/22
蒋子龙
王必昆
花屋 10/17
何元超《美丽的普者黑》
潘吉《普者黑》
王高钦

【相关资讯】

这是描述信息
这是描述信息

咨询电话

0876-4610000

这是描述信息

投诉电话

0876-4610000

这是描述信息

救援电话

0876-4610000 

这是描述信息

关注抖音

这是描述信息

关注公众号

这是描述信息

关注微博

版权所有:云南普者黑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13 www.zgpzh.gov.cn All Rights Reserved 滇ICP备16000290号-1   网站建设:中企动力 北二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