实时售票数:18678

这是描述信息
这是描述信息
这是描述信息
这是描述信息
民族

民族

Nation

回族

  • 分类:民族风情
  • 作者:
  • 来源:
  • 发布时间:2020-10-17 11:10
  • 访问量:

【概要描述】

回族

【概要描述】

  • 分类:民族风情
  • 作者:
  • 来源:
  • 发布时间:2020-10-17 11:10
  • 访问量:
详情

 

一、历史

元朝中统年间,忽必烈率蒙古大军攻占大理后,在云南建立行省,云南始有回民迁入。至元11年至16年(1274-1279),回族人赛典赤.赡思丁任云南行省平章政事期间,随部多为回民,他们亦军亦农、屯聚牧养、落户安居,一部分定居丘北。

回族史称回回民族,亦称回民。历史上他称为“蕃客”、“胡客”等,元代称回族。自称“穆斯林”,意即“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”。1957年境内民族归系后称“回族”。

 

二、宗教信仰

回族信奉伊期兰教。“伊斯兰教”是阿拉伯文的音译,原意为顺从、和平之意。在穆斯林聚居的村寨和城镇,都建有清真寺,它是穆斯林礼拜、沐浴洁身、阿訇宣讲教义的宗教场所,也是穆斯林举办婚丧嫁娶的地方。清真寺属“清真净地”,无任何图案和雕塑。外教人进入寺内,必须禁烟禁酒、禁唱跳和高声喧哗。

伊斯兰教的经典主要是《古兰经》,其次是穆罕默德的言行录(称作“圣训”)。按伊斯兰教的教规规定,每个穆斯林必须保持“六大信仰”和“五大功修”。其中,“六大信仰”包括:

1、信真主:信仰真主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、养育者,是至高无上的主宰。

2、信天仙:伊斯兰教认为,除人的世界外,还有一个妙世,即神的世界。

3、信经典:《古兰经》是伊斯兰教的基础,是根本大法。

4、信圣人:最后的使者为先知穆罕默德。有“至圣”之称,是最伟大的先知。

5、信复生:认为一切生命终将全部毁灭,而代之以崭新的精神世界。

6、信前定:认为每个人的生死祸福等都是真主事先安排好的。

“五大功修”,即“认”(认真主),“礼”(礼拜)、“斋”(把斋)、“课”(天课地课)、“朝”(朝觐麦加)。

 

 

三、民居

回族住所喜欢选依山傍水的平地坝区和沿街集镇聚居。文山及丘北回族虽与其他民族杂居,但因宗教信仰、生活习俗的不同,有大分散、小集中的特点。 住宅无统一样式。过去多为土木结构瓦房,少数大户建成四合天井一楼一底房屋,前后围砌成庭院,院内有正房、耳房、饲养房等。堂屋正面墙壁喜挂阿拉伯文书写的对联和中堂,有的悬挂麦加天房和麦地纳圣寺图样。

 

四、饮食

回族饮食尤以清洁卫生著称。喜饮茶,忌烟、酒、猪肉和动物血,植物类食大米、玉米、麦、豆、黍、瓜菜等。动物类食牛、羊、鸡、鸭、鹅、鱼、兔、鸽、鸠、鸪、鹌鹑等性情温顺的禽兽肉;忌食贪脏懒暴及自死的禽兽肉,但有的可加工利用其皮毛。回民传统食品有凉片(鸡、鸭、鹅、牛肉)及送礼佳品糯米蒸糕及牛干巴等。

 

五、服饰

回族男性头戴白帽或缠头,着绿色或白色大衣;女性喜穿丝绸绫缎等布料缝制而成的衣服,头戴盖头或圆撮口帽,遵循“妇女皮肤不外露”的教规,一般将头发、耳朵及脖子掩盖起来。老年妇女多戴白色盖头,中年妇女戴黑色、姑娘则多以白色或绿色为主。妇女穿戴金戒指、金耳环、金手镯等金饰品和丝织品,以显女性仪表端庄秀丽。

 

 

六、婚俗

回族实行一夫一妻制的族内婚。过去多为父母包办,现在一般是自由恋爱或媒人介绍而结合。回族与外族通婚,要求对方尊教规从回俗,办理结婚证,由阿訇做“尼喀哈”仪式,方可在法律和宗教意义上成为合法夫妻。   

 

七、丧葬

回族不分男女老幼,亡故后实行土葬、强调薄葬、速葬。 回族把死亡叫“归真”。回族的土葬,不用棺椁,用“克番”(指包裹尸体的白布)。坟的底部,不允许用石板、铁等非土物质铺垫。

薄葬是回族丧葬的特色之一。回族遵循“厚养薄葬”的传统孝道。任何一位穆斯林,无论其生前多么富有或多么贫穷,亡故后一律只用三丈六尺白布包裹后掩埋,身上不穿绫罗绸缎,墓穴内也不放任何物品陪葬。

速葬也是回族丧葬的另一特色。伊斯兰教本着“入土为安”的精神,主张从速掩埋亡人,三日之内必葬,不择时日,不问风水。回族的墓穴一律南北向,坟地多择高而平坦之处,墓坑呈长方型,下葬时尸体枕北朝南,面朝西方,意为朝回麦加圣地。

 

八、节庆

回族节日多与伊斯兰教和阿拉伯人的传统习惯有关,主要有三大节日:开斋节、古尔邦节和圣纪。

1、开斋节:伊斯兰教历九月为斋月。“担担子”(指男孩十二岁、女孩九岁起承担责任)的穆斯林全月均实行斋戒,封斋第29日晚出现新月,次日即为开斋节。如不见新月,则再把一日斋,共为30天,第二日为开斋节。开斋节的上午,穆斯林净身后穿上新衣服持点燃的卫生香前往清真寺参加会礼,听取阿匐讲经,并互致祝贺,传送自制的“油香”,结束时到穆斯林墓地上坟,表示对死亡祖辈的悼念。

2、古尔邦节:又称宰牲节、忠孝节,定于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。即从开斋节那天起,后推70天即为“古尔邦节”。文山穆斯林称之为“小开斋节”或“小尔德节”。这一天也是朝觐麦加的最后一天。规定凡有经济能力缴纳天课的穆斯林,应为自己和全家宰羊或牛(骆驼亦可)以纪念古圣先贤。这一宗教节日,后来亦成为回族的民族节日。是日,各地穆斯林集中清真寺内,隆重集会,举行盛大的会礼,会礼后宰牛、羊、骆驼,除自留少部分外,其余留于清真寺内与做节的人共享。

3、圣纪:伊斯兰教把先知穆罕默德诞辰及逝世合为圣纪日,由于其生死是同月同日(教历三月十二日),故具有双重意义,又称“圣忌”或“圣祭”。纪念活动在清真寺内举行,文山各地的庆祝时间不一定同日。

除上述三大节日外,丘北回族还有一些纪念性的节日,如“姑太节”、“登霄节”、“盖德尔节”、“舍西德节”等。

 

 

九、禁忌

1、语言禁忌: 回族禁忌说谎话、背后说别人小话;忌讳说“肥”字,往往用“壮”字来代替。宰杀动物时忌讳说“杀”,只能说“宰”,如“宰牛”、“宰鸡”等。

2、饮食禁忌:回族忌食猪、马、骡、驴、狗肉和一切凶猛禽兽的肉,忌食没有腮的鱼,忌食一切动物的血液和自死之物,忌食非教门人所宰杀之禽畜和制作的食物,­­­­­禁食具有麻醉及刺激性的食物,如酒、鸦片、海洛因、香烟等。

 

十、走近云南文山的“壮回”穆斯林

1、文山壮回的来历

云南的汉、回等民族,向来和睦相处,由于清政府采取了“以汉制回”的统治政策,制造民族隔阂,从而加剧了民族间的矛盾,破坏了两族人民的关系。咸丰六年云南巡抚奉清廷之命,下令“剿灭滇回,横扫八百里”、“聚团杀回”、昆明万余回民全部惨遭杀害。

1856年滇西爆发了大规模的反清回民起义——杜文秀起义。之前,文山、丘北一带就爆发了四山夷房起义,丘北回民的反清斗争,深受当地各兄弟民族的同情和支持,暗地送粮接济。杜文秀起义失败后,文山州回族聚居村几乎都惨遭血洗围歼,幸存者流离失所,奔走异乡。一些虎口脱身的回民从各个地方逃往壮族村寨,由壮族兄弟保护起来,穿壮族服装、说壮语,并与当地壮族通婚,繁衍后代,在宗教信仰上仍坚持伊斯兰教的宗教信仰,但是在服饰、语言、居屋甚至民族心理上,却兼具了回族和壮族的许多文化因素在里面。

2、文山壮回的文化

“壮回”是生活在云南省文山州及丘北县的特殊回族穆斯林,在历史的进程中融合了回族宗教信仰的成分和壮族文化的特色,故而形成了壮回多元民族文化的特征。在语言服饰上,讲壮语穿壮服,使得自身具备了壮族的文化特征外貌,他们自称为“壮族穆斯林”。 饮食上“壮回”也有向壮族文化特征转换的特点,如黄米饭,红色糯米,同时壮回还固守着回族的饮食习惯和禁忌.....改教不改族。文山“壮回”在文化认同的生活、经济、服饰习俗等方面体现出对当地壮族的认同,而在自己的民族身份、宗教、群体情感归属上主要认同回族。这样的群体在云南还有被学界称为“彝回”(玉溪新平)、“藏回”(香格里拉)“白回”(大理洱源)的群体。他们信仰伊斯兰教,但在风俗习惯、语言等方面认同其当地少数民族的群体。他们在精神归宿上以伊斯兰教为信仰,虽然在日常生活的范式上已经趋同于当地民族。

 

十一、丘北清真寺

在普者黑景区附近,有两个古老的回族村寨:旧城和河外两个自然村,隶属于丘北县锦屏镇马头山村民委。

丘北旧城清真寺,始建于1988年,全寺占地面积1.8亩,礼拜大殿为砖木结构宫殿式,建筑面积400平方米,全寺建筑面积800平方米。本村回族自1845年拨营上大庄,后由大庄搬迁回旧城居住至今。辖教民185户,917人,均为回族。本坊有阿訇14人,其中女阿訇1人,满拉16人,学董7人。藏有阿文本《古兰经》4部。

丘北复兴村清真寺位于云南省丘北县日者乡 , 始建于1980年,占地面积1.5亩,礼拜大殿为土木结构,建筑面积198平方米,全寺建筑总面积318平方米。教民10户,44人,均为回族。

 

 

 

   

 

分享到:
62.2K
上一个: 瑶族
下一个: 白族
上一个: 瑶族
下一个: 白族

推荐美食

游记文学

青丘 10/22
郭若飞
胡贵芬
普者黑 10/22
蒋子龙
王必昆
花屋 10/17
何元超《美丽的普者黑》
潘吉《普者黑》
王高钦

【相关资讯】

这是描述信息
这是描述信息

咨询电话

0876-4610000

这是描述信息

投诉电话

0876-4610000

这是描述信息

救援电话

0876-4610000 

这是描述信息

关注抖音

这是描述信息

关注公众号

这是描述信息

关注微博

版权所有:云南普者黑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13 www.zgpzh.gov.cn All Rights Reserved 滇ICP备16000290号-1   网站建设:中企动力 北二分